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重生迷梦 > 第175章 顺风

第175章 顺风(2 / 2)

沈正辉的提议并不是没有可操作性,保利雄厚的背景证明了他们能够做到沈正辉所要求的,短短几天,各大城市如平京、浦海、羊城、蓉城、鹏城等政治中心、金融中心、省会城市、大中城市的电视台和报纸上都出现了《集结号》的宣传,电台上播放《集结号》惊天动地的爆炸场面和残酷的战斗场景的时候还让很多观众疑惑,这是要新出的电视剧吗?看场面相当宏大啊,出场人物都是熟面孔。看起来制作水平很高啊!不少人看了宣传片的片段打电话到电视台,问这部叫《集结号》的电视剧什么时候播放,这让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哭笑不得,明明宣传片后面已经说明白了,这是一部电影。绝大部分城市将在四月五日清明节的时候上映。

与此同时,各个城市本地的报纸也刊登了《集结号》的广告,一亿五千万的投资,各个王牌演员的头像,直截了当地对电影进行了宣传,接下来。连续半个多月轰炸式宣传,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的存在,各大媒体也自发地当起了义务宣传员,国产大片这个概念太新了,中国电影人还沉浸在旧式的思维中挣扎。面对美国大片的文化输出毫无抵抗之力,眼下这种国产大片的出现让所有人都产生了看一看的心理,想要知道这种模式是不是走得通。

军队也做出了反应,平京的上映要早一点,在三月二十八日。若干名在京的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军、老干部被请来参加《集结号(上)》的首映仪式,国防部长也出席了这个首映仪式。这个宣传有些走歪了的意思,本来是一部商业大片,但是偏偏这样以宣传。倒显得像是一部完全的主旋律大片了,国防部长在首映仪式上回忆了我军的光荣传统,对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军们表示了慰问。表示一定要牢记历史,深刻理解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云云,这让坐在下面的沈正辉这个导演如坐针毡。而剧组的其他人员倒是很融入这种气氛,包括那些演员们都是如此。参加过拍摄的老干部们还现身说法,说了自己拍摄时的想法和回忆当初战斗的日子,整个场面显得严肃而且煽情。

然后。这个新闻真的就上了《新闻联播》。

这样,也产生了另外一个效果。那就是从上至下,都把这部片子看作是一部主旋律的政治片。很多单位都组织集体观影,本来,这个是不在沈正辉计划之内的,但是既然出现了也是一件好事的,不过这样刷出来的票房让沈正辉觉得有些怪怪的,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拍摄的不是《集结号》而是《建国大业》一样。

上映前三天,票房爆棚,不过大部分都是机关单位贡献的票房,平京提前若干天上映就是为了保证机关单位的包场。所有人都不知道这股热潮能够持久到什么时候,沈正辉也对这种全国上映时间居然不统一的现状有些绝望了。上海晚一天,三月二十九日上映,其他地方居然还要等拷贝,沈正辉不禁暗叹,如果在日本多做一些拷贝就好了。

很快,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情况就发生了。

2001年4月1日8时55分,美国海军的ep-3型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与王伟烈士驾驶的编号81192的歼-8ii战斗机发生碰撞,歼-8ii战斗机坠毁,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确认牺牲。

这件事情一下子成为了热点新闻,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美国人步步紧逼的意图昭然若觉,新一波民族主义浪潮,反美的思潮也随之酝酿、爆发,全社会发生了若干起游行示威活动,美国驻华大使馆也遭遇了示威游行。

而这件事情对于《集结号》来说,反而是一个机遇。

中国当前正面临着内部最严峻的改革形势,中国的经济沙皇正大刀阔斧地对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市场体制进行改革,整个改革过程十分阵痛,造成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而在外部,美国对于中国可以说是步步紧逼,从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事件一直到南海撞机事件,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了美国的下一个目标了,领导人的压力非常大。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像刚好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他们效劳,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对于中国人来说,马克思的论断也同样适用。即使不愿意打仗,也知道这个时候如果态度过于软弱只会损失更大,对外把握住斗而不破的斗争方式非常困难。与此同时,又要控制住国内的局势。青年煽动起来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这一点中国政府早已熟知了。

《集结号》就借着这个契机进入到了领导人的视线。

从某种意义上讲,集结号是一部主旋律的战争片,领导人自然会这样考虑:回顾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可以从中得到某种教训。《集结号》重现了*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战斗景象,一方面申明了政权的合法性和正义性,另一方面和联合*的战争又表明了这样一个信号:当年我尚且不怕你,现在我难道就怕你了吗?

不管是给自己打气,还是让自己的群众出气,同时向外国传递某种微妙的信号,《集结号》都是一个好的选择,它本身不涉及到某种硬性的表态。只是某种精神上的意志的传递。

当然,也有领导认为这种宣扬也许会造成某种误解,形成火上浇油。不过最高领导显然有其他的心思:我们本身军队方面就在宣传这部片子。如果突然之间偃旗息鼓,倒是显得我们真的胆怯了,所以不仅要保持宣传,还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以表明我们的基本态度,这也算是对于老百姓有一个交代。

于是原本自发的集体观影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命令行为。从上到下文件发了出来,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变成了名目。这部过于血腥暴力的战争片居然也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必看电影。

与此同时。《集结号》本身的宣传和撞机事件的发酵,让更多的人同时被两件事情所吸引。进而产生了某种联系。平京的的哥开始说起了新段子,中央为了表示对美不屈服的决心,决定大力宣传推广《集结号》,向美国表示当年在朝鲜就不怕你,现在也不怕你。络绎不绝的集体观影就是明证。

不过《集结号》绚丽的场景,平实化的风格,剧情的张力让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印象深刻,那大场面即使是经常观看战争片的老观众也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比以往的战争片刺激多了,子弹和爆炸的真实感直追好莱坞大片,整个片子的战斗镜头看得人紧张不已,尿憋了多久都不知道。也因此,《集结号(上)》的口碑迅速流传开来,而《集结号(下)》一个月后的上映时间让看过上集的人有些心痒难搔的感觉,下集主要是抗美援朝,在当下的情况下,这部电影就是所有人情绪的一种宣泄方式。

沈正辉略带惊讶地看着票房数据,第一周两千万人民币,这是因为放映的城市和影院还太少,只集中在首都和浦海等地的缘故;第二周,撞机事件使得票房迎来了一个大的爆发,票房一跃达到了四千两百万;第三周,拷贝陆续送到一般的城市,票房继续高升,达到了五千四百万,眼看票房如此火爆,绝对不可能上映一个月下画。上集很快就要面对下集和自己强票房的情况了。

果然第四周票房继续保持着相当的高度,依然达到了五千一百万,这个时候保利和中影都有些犹豫,是不是推迟下集的上映。沈正辉倒是坚决反对,这个时候就应该趁热打铁才对,毕竟这股热潮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消散掉了。

讨论之后,大家还是决定继续保持原来的上映时间,毕竟是已经定好的事情,改合同也很麻烦。

于是到了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集结号(下)》也上映了。

实际上《集结号(下)》受到了比《集结号(上)》更多的欢迎,上集的内容还主要集中在内站上,到了下集的时候,主要表现的是抗美援朝的战斗场景了。

沈正辉努力真实地表现了这一幕,前期光准备美军的坦克和车辆就花了老鼻子的钱,又在电影里面反复炸了好几次,被八一厂的工作人员暗地里批判是个败家子。但是在电影的场面里,着战斗场面简直看得人热血沸腾。在电影院里,每一次美军遭受攻击,都换来一声声的叫好声,志愿军的损失则换来一声声的呜咽。

下集里面有一个特殊的小段子,美军司令部里,一名美军联络军官兴奋地向司令官报告,新来的土耳其旅骁勇善战,他们伏击了一支中*队,还缴获了对方的旗帜。

这让美军司令非常高兴,让他们把旗帜拿来看看,过了一会儿,一名土耳其军官送来了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

司令和他的参谋长们面面相觑。

这个场景引发了轰天的笑声,这面旗帜现在还保留在土耳其的军事博物馆里作为他们的战绩。

《集结号(下)》上映的第一周就取得了五千六百万的票房,与此同时,上集的票房下降到了三千一百万,按照计算《集结号(上)》的票房就足够整个片子回本了,下集根本就是纯利润,《集结号》的成功不仅仅震动了中国电影圈,它在其他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参与庆功的沈正辉还接到了堀口奈津美的电话,在电话中,堀口奈津美兴奋地报告,《少林足球》在日本上映满六周,取得了三十亿日元的票房。显然,下一步《大话西游》的上映,让大家更是信心满满了。(未完待续)

笔趣阁: www.215k.com

最新小说: 末日骸狂 亡灵摆渡人 伪魔王 末世养儿不容易 时空边境 App也要谈恋爱 超级越界强者 系统求放过:我穿还不行 神的世界编辑器 以罪为名 日常与战斗与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