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02章:强烈反响

第102章:强烈反响(2 / 2)

然而《大明日报》的发行,还是十分顺利的。

仅仅当天就在京城卖出了将近5万余份,虽然读者对于排版有诸多吐槽,但是《大明日报》却凭借着比民间报业更加低廉的售价,以及能加丰富的内容,还有更加直白的文字,以及更加让人一目了然的标点符号,成功的抓住了读者。

民间报纸,首先不可能做成如《大明日报》这么大的信息量,这年头尽管存在民间报业,但是普遍具有地域限制,信息量大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那么一个区域的销售上不去,那就要蚀本了,本身报业就不是什么太暴利的行业。民间报业的很多信息,实际上就是来源于朝廷官场,规模性普遍较小。

再有一个,民代的民间报业并不是走廉价多销的模式,一份报纸最便宜也要三五文钱,版面普遍较小。而且大部分民间报纸实际上是手抄报,并非是用活字印刷技术。因为规模小,确实可以手抄。他们卖的报纸,更多的是在卖信息。

人总会对外界有一种求知欲望,特别是文化人。这个时候三文钱一份报纸也好,十分钱一份报纸也好,在信息缺乏的环境下,他们都可以接受,只是说价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购买频率。

而且明代的民间报业,实际上也不敢把规模做得太大,谁愿意被朝廷盯上?毕竟朝廷又没有相关法律,万一做得太大惹上官司,那可就不是开玩笑的了。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民间报业选择把规模做得非常大,从而进行广告盈利。

既然手抄报能赚到钱,而且还比较安全,为什么要搞廉价报纸呢?

结果《大明日报》一出现,仅仅首日发行量就突破了5万份,因为低廉的价格,而且内容还比较多,从而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特别是那些关心政治新闻的群体,《大明日报》上面,报道的内容很多都和皇帝有关,想要了解皇帝的动向,买一份《大明日报》就行了。

第一天的《大明日报》,并没有太多的猛料,但是信息量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那些谣言的驳斥,还是对舆论的引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普通老百姓,即有分辨能力,实际上也没有分辨能力,只看信息掌握在谁手上,以及传播的信息是否太离谱了。

然而就算是比较离谱的信息,如果只要官方进行反复宣传,那也能三人成虎,谎言重复一万遍就是真理。

《大明日报》的出现,无疑是那些官员极为关注的。当天东林党那些官员,基本上是人手一份《大明日报》,对于排版纷纷骂娘,然后又仔细的看完了报纸。

皇帝突然办报进行舆论引导,叶向高这些人精,自然看到了皇帝的用意。不由感觉到了危机,如果皇帝与普通百姓的民意相结合,双方拧成一股绳的话,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正在叶向高等人商讨对策的时候,第二天《大明日报》丢出了一枚重磅炸弹。

《大明日报》第00002号刊,显目的头版版面上,抛出了‘大明税收’的报道主题,客观的分析了大明开国两百多年下来,人口繁衍生息,工商不断发展,结果税收不增反减的事实。过去朝廷每年在田赋上的收入,甚至达到三千万石以上,可如今大明的田赋规模已经下降到了两千万石。同时过去军户不仅不需要调拨军饷,反而每年还能上缴两千多万石的粮食,如今朝廷不仅失去了这部分的收入,反而每年还要向九边补贴200万两军饷,同时辽东军饷已经增至500万两的财政窘境。

同时还罗列出了朝廷一年下来的财政开支项目,以及财政赤字规模,以及皇家一年用度的花费清单。

从清单上看,朝廷一年下来,财政赤字竟高达400余万两白银。

当天《大明日报》在京城销售量暴增到了八万份,头版所报道的大明税收问题,顿时引起了民间强烈的反响和议论。

皇帝和东林党讲不通这个道理,那和老百姓讲这个道理呢?

PS:第二更到,晚上0点冲榜,还会更新一章!

笔趣阁: www.215k.com

最新小说: 末日骸狂 亡灵摆渡人 伪魔王 末世养儿不容易 时空边境 App也要谈恋爱 超级越界强者 系统求放过:我穿还不行 神的世界编辑器 以罪为名 日常与战斗与搞笑